新冠疫情及香港新国安法导致企业在香港和大陆的运营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本文专访裘伯纯律师,探讨企业如何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以便在香港和大陆市场取得成功。
裘律师的执业专注于创投融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及知识产权组合的打造、许可和保护领域。他代理的客户涵盖各类科技行业的新兴成长型企业,因而在与电子和软件行业企业及互联网初创企业合作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中国通过的香港国安法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2020年6月,中国宣布将于7月1日实施香港新国安法。该法将刑事责任划分为几个大类并明确了大陆能够对香港行使司法管辖权的特定情形。
该法可能对在香港市场运营的全球化企业产生一些不确定性,而这些企业仍在努力了解该法及该法可能对它们的业务产生什么影响。但对于两个基本层面的问题我们已有所了解:第一,过去曾经被允许的一些行为可能不再被允许。例如,涉及政治或历史的一些内容可能会成为问题。目前本地人可以通过各种流媒体服务观看含有指摘政府内容的纪录片视频,商业分析人士也可发表和转载含有指摘政府政策或国企治理内容的言论。但现在此类内容或言论可能就会违反国安法。
这使得内容制作商和发行商以及投资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无论其平台上保留还是移除特定内容都可能被解释为一种政治立场甚或被视为违反国安法。一些企业可能决定选择完全撤出香港市场而非铤而走险。
第二,一些之前在香港不适用的法律可能现在会适用或者将来会在香港立法成文。例如,大陆已经颁布的网络安全、隐私权和数据方面的相关法律以往在香港并不适用。然而,随着国安法的通过,即使这些大陆的法律法规不延伸适用于在港运营的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也会面临压力迎合这些法律。这就增加了另一层不确定性。
最基本的问题仍然是:国安法的执行将会以何种形态出现,以及执行的期限是什么。至于该法如何执行以及会对在港运营的全球化企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只能等待和观望。
您代理了各类科技领域的企业。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下,全球化的科技企业是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香港市场的?
总体而言,香港应对新冠疫情颇有成效。部分由于其2003年应对导致香港数十名医疗工作者和民众死亡的类似冠状病毒SARS的经验使然。全球化科技企业的在港机构迅速进行调整、强化其技术能力,为员工居家办公提供远程接入途径。
我们代理的几家资金充足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将机器人技术与医学结合,提供公共空间的消毒服务。看到企业开发新技术用以应对疫情,我们感到很欣喜。
科技企业步入香港和大陆市场时会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发生,又该如何避免?
多年来,美国的科技企业在进入香港和大陆市场的策略方面已大大改进。但仍有几个常见的错误时有发生。
第一个是企业未能组建有实力的本地团队协助其产品投放市场及运营工作。或者即使有本地团队,它们也未能给予本地团队足够的自由用来基于本地消费者的行为和兴趣所在实施企业的运营或产品的开发及调整。拥有一个了解本地市场趋势和熟悉消费者习惯的专职本地团队是任何一家企业进入香港和大陆市场的一个关键成功因素。
我们也看到企业在保护其知识产权方面犯的几个错误。首先,企业必须在中国注册它们的权利,包括它们的专利和商标。一些企业认为即使它们注册了知识产权也还会在试图执行这些专利或商标权时输了官司。但这种想法已经过时。如果企业未能注册它们的知识产权,那么后续在就侵权立案时会有很大难度。如果认真打造了知识产权组合,并且和任何法域一样,在中国大陆有一个准备充分的案子、由一个经验丰富的法官判案,往往就意味着能够在一个主要城市提起诉讼,那么知识产权持有人应当有信心将侵权者击败。
如果科技企业做好充足准备,组建一个强大的本地团队并给予其自主权,那么西方企业将能够进入香港和大陆市场、在香港和大陆市场与竞争者较量并成长壮大。
您正在关注的关于跨境业务和中美投资领域的演化或趋势有哪些?
2020年,中国可能会是唯一一个呈现增长的大国经济体,加上已经拥有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和采取更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手段,这些因素将继续推动诸多投资行为。投资热点领域包括电动汽车、教育软件和医学。法律方面,显著的变化有中国网络安全法律的实施以及大陆法院执行境外(包括香港)仲裁裁决的几个相关新案例。
同时,由于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的投资人或企业在美投资已成泡影。但是中美两国的企业等方面正在探寻传统投资和供应链模式的替代方式,诸如利用中国的金融服务及证券市场的重大改革和开放机遇等等。
乐博如何成为这一领域的引领者?我们的业务实践如何有别于其它律所?
乐博仍然是美中公司法相关交易领域的引领者,归功于我们拥有的中国大陆、香港及美国市场强大的人脉资源、我们对这些市场的了解以及我们可靠的、并在不断扩大的团队。就企业交易而言,客户期望在不忽视交易复杂性的同时获得价值创造和回应、以及能够有资深专家团队的参与。乐博以卓越的成效为诸多客户集结各类资源,应对每一项企业交易所涉及的各类需求,例如知识产权、税务及争议解决事宜。